更新时间:2010-10-09 来源: 点击数:2657
自中国保健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开展以来,受到了保健行业企业的广泛关注,许多企业来电咨询相关事宜。
为此,北京保健品协会积极开展活动,组织广大会员企业于2010年8月24日,在协会会议室举办了关于开展“中国保健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”的相关的培训。会议邀请了中国保健协会信用评价专家委员会主任梁晓青老师对“信用等级评价工作”的问题为会员企业进行了讲解。她介绍,信用体系建设分为6项工作:第一,宣传诚信理念;第二,强化行业信用制度建设;第三,利用信用信息开展服务;第四,对会员企业开展信用评价;第五,加强对会员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;第六,协助会员企业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。“归根结底,一是为了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;二是为消费者服务,提供企业的可信度,供消费者参考。在考量中,首先要将企业分成4类:综合型、生产型、销售型和保健服务型。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,建立相应指标。在实际工作中,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。“企业的风险有两类:一是政策风险,如用义诊、促销、集会的手段进行营销,或是在广告中夸大产品功能,把‘起辅助作用’的功能提升到‘治疗’级别,这些都是违规行为;二是产品风险,涵盖了原料采购、生产工艺、包装运输等生产环节。”梁晓青表示,为确保评价结果的质量和影响力,他们充分利用了国家监管部门的资源,对企业生产、经营行为进行常规的监控,获得行业监测数据。此外,媒体的报道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,对于每个月发生的行业违规事件,都要进行专门的核实。最后,派出一个专家组,对企业进行现场调查,最终对其信用等级做出评定。
随后,参会企业的负责人就如何开展“中国保健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”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,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,并就实际操作中的条件、流程、操作等问题与梁老师进行了交流并得到了一一解答。
此次培训工作为企业在开展“信用等级评价工作”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,为企业下一步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,得到了企业的一致欢迎和好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