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17-07-10 来源:市食药监局官网 点击数:1438
2017年7月7日上午,京津冀食药安全区域联动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津召开,三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,共同探讨解决食品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监管工作中的重点、难点、热点问题。
会上,河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丁锦霞对2016年以来三地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,建立京津冀食品药品安全协同机制、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,推动跨区域协同监管、强化检验检测协作,完善京津冀应急联动与案件协作机制,协作打击跨区域违法犯罪行为以及着力构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、销地准入和产销衔接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。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丛骆骆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意见,强调京津冀三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牢牢把握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,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协同监管的新挑战,站在增强“四个意识”和深化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高度,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、建立食品药品全程监管制度的总目标,稳中求进,着力构建京津冀联动协作长效机制。要深入贯彻落实签订的《深化京津冀食品药品安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协议》等一系列深化区域间联动协作协议,进一步推进三地统一监管标准、完善产销衔接机制、开展上市持有人制度试点、推动信息共享、完善稽查执法联动机制、推动协同监管与发展、做好重大活动协同保障,持续打造京津冀食品药品领域协同发展新格局。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、市市场监管委主任林立军作总结发言。
根据会议安排,三地共同签署《京津冀食品生产监管协作联动机制合作协议》《京津冀药品生产流通监管合作协议》以及《京津冀药品注册工作协作机制合作备忘录》,着重在以下5个方面深化协同:(一)实现监管信息资源互通共享。京津冀三地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数据库互联互通、监督检查人员互用互管、监管制度统一。(二)建立京津冀监管检查联动机制。在食品生产企业试行联合检查、异地检查、探索食品生产许可互审互查;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,三地共派检查人员混合编组,对京津冀生产经营企业实施GMP(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、GSP(经营质量管理规范)等规范情况互查互评。(三)制定京津冀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基本原则。实现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联动,满足三地对特色医疗机构制剂品种的临床需求,缓解医联体跨省临床用药压力。(四)签订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协作机制。鼓励京津冀地区药物研发机构、药品生产企业联合开发新药及申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,鼓励支持京津冀区域内药品生产、经营企业承接本区域内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生产和销售,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寻找合同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帮助。(五)探索建立京津冀医疗机构传统工艺中药制剂备案信息平台。在京津冀区域内参照执行《天津市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》,作为三地临床使用、检验和监督检查的标准依据。